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麻城天气预报

麻城热线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社区广播台
热门
最新
查看: 72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姓故事] 无肉糕不成年,无肉糕不成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0:4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古至今,麻城人一直保持着“无肉糕不成年,无肉糕不成席”的习俗。昨日,记者慕名探访麻城肉糕发源地白果镇,亲身感受了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

  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剔骨去皮,剁成肉泥,拌上苕粉、鸡蛋及作料……从8时开始,45岁的罗胜平已连续做了十多笼肉糕。“别急,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看到门口又来了一批购买肉糕的居民,罗胜平笑着说。

  等到肉糕即将蒸熟,罗胜平揭开蒸笼,将搅拌好的蛋黄均匀涂在肉糕上。10分钟后,一笼黄松松的肉糕热气腾腾出锅了。迫不及待的居民忍不住端起碗筷,争先品尝。记者也捻起一块放入口中,只觉鲜美滑软。

  作为白果镇肉糕制作大师,罗胜平至今对小时候过年的情影记忆犹新。每到腊月二十三,全村几乎家家都会传出“咚咚”剁案声。听到这声音,罗胜平就会兴奋不已,早早地捧着碗筷,守候在灶台前,等着肉糕出锅。

  “那时候,家里穷,母亲只允许孩子们每人吃一小块,说是要留着过年或招待客人。”尽管已人到中年,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已和肉糕一起,深深地刻在了罗胜平的脑海中。

等到肉糕即将蒸熟,罗胜平揭开蒸笼,将搅拌好的蛋黄均匀涂在肉糕上。10分钟后,一笼黄松松的肉糕热气腾腾出锅了。迫不及待的居民忍不住端起碗筷,争先品尝。记者也捻起一块放入口中,只觉鲜美滑软。

  作为白果镇肉糕制作大师,罗胜平至今对小时候过年的情影记忆犹新。每到腊月二十三,全村几乎家家都会传出“咚咚”剁案声。听到这声音,罗胜平就会兴奋不已,早早地捧着碗筷,守候在灶台前,等着肉糕出锅。

  “那时候,家里穷,母亲只允许孩子们每人吃一小块,说是要留着过年或招待客人。”尽管已人到中年,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已和肉糕一起,深深地刻在了罗胜平的脑海中。

  “过年可以不打糍粑,但不能不做肉糕”,罗胜平说,如今市场商品丰富,美味佳肴越来越多,但当地人对肉糕一直是情有独钟,肉糕一直是当地居民必备的年货。虽然当地也开起了不少肉糕作坊,但每逢年关,许多白果人还是习惯自己做肉糕。“咚咚”剁肉声仿佛是告诉人们年来了。

  肉糕作为年货,更多的时候是用于招待客人,在麻城,还流传着“没有肉糕不成席”的说法。

  昨日,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当地一位刘姓青年迎亲办喜事。

  当天,刘家人高价请来了专业师傅,制作了一笼笼被称为“吉祥三宝”之一的肉糕。当黄松松码在海碗上的肉糕,率先在婚宴上亮相时,让人看得满口生津。

  新建村80岁的村民刘爹爹告诉记者,他奶奶年轻时就是做肉糕的巧手,村民办喜事都争着请她去掌勺,许多人都得到她的真传。“肉糕看似做起来简单,如果鱼、肉及苕粉比例不均,就达不到味美、软滑之感,那就算做泼了。”

 有关肉糕来历,刘爹爹讲了当地的一段传说:隋朝年间,有一钦差大臣来麻城白果镇巡查,接待他的官员得知这位钦差是北方人,喜食肉但不会吃鱼,于是命令厨师做一道“见肉不见鱼”的菜来招待钦差。厨师挖空心思,细心将鱼去刺剥皮,剁成肉泥,后用苕粉、鱼茸混合鲜肉泥,配上作料蒸成块型。不想大臣食之后,连称“甚美”。麻城白果肉糕由此名扬四方。
楚天都市报讯 特约记者张立群 通讯员夏峰 万永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13-1-29 17:14:03 | 只看该作者
白果肉糕确实很好吃也很正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无图浏览|小黑屋|联系我们|广告报价|免责声明|新手上路|手机访问|麻城热线 ( 鄂ICP备12016569号-1  

鄂公网安备 42118102000134号

GMT+8, 2024-6-4 13:32 , Processed in 0.13795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麻城热线 X3.2 © 2001-2014 湖北锐火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