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好孩子,不懒!” [打印本页]

作者: 独家记忆    时间: 2011-3-18 09:28
标题: “好孩子,不懒!”
本帖最后由 独家记忆 于 2011-3-18 09:28 编辑

      我们很小的时候,只要有拿点小东西的能力,祖母就开始对我们进行劳动教育,常说:“好孩子,不懒!”

扫地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我不到4岁祖母就要求我天天早睡早起,她常说一句谚语:“好人睡病,病人睡死” ,那时我早起后,便是扫地。
起初祖母有一番言教,即“会扫地就会读书,扫得越干净就越聪明”
等等;也有一番鼓励的话,即“扫得干净,煮个鸡蛋你吃”等等。然后教我怎样握扫把,怎样扫,并先示范一下,然后让我扫。我的动作很笨拙,她在一旁指点,时不时纠正一下我握扫把和扫地的姿势。学了几个早晨便学会了,祖母很高兴,于是煮了个鸡蛋奖励我,我便爱扫地了。
扫地也有粗枝大叶的时候,一次我扫完堂屋后,祖母来检查,发现有几处扫漏了,很不高兴地说:“你扫地只是划了个眼晴圏子,将来读书肯定‘蒙’( 不聪明)”。我不懂这话的意思,只是看着她指点着没扫干净的地方,如角落、桌椅底下等处。祖母指出后,我扫地更加认真了,有时为了把堂屋扫干净,将两边的椅子先拖到堂屋中间,再将角角落落扫干净后,然后将椅子拖回原位,再扫中间宽敞的地方。接连几天都这样,祖母很高兴,夸我聪明,扫得干净,并说读书一定聪明,又奖励了一个熟鸡蛋。
家里有副米筛大的石磨,祖母做饭须常磨些米、麦等粮食,于是下磨的活就是我的。
磨粮食的时候,要两个人才方便,即由一人用木推手将石磨推得转动;由一人“下磨”,
“下磨”就是在磨边搁上要磨的粮食,站着一个人趁木推手转到与人相反的方向时,快速而又从容地往转动的磨眼里放粮食。记得那时我只有5岁,便成了祖母磨粮食的小助手,常常是她推磨,我下磨。那时祖母说:下磨可以看一个孩子是否“灵转”。
其实说“灵转” 就是指孩子的反应能力,下磨这活的确比扫地难度大些,既要反应快,又要协调,更要注意力集中。记得第一次下磨,祖母先用手在竹箕里抓点米,教我每次只下这点就行,并说下多了会很粗的,还要记住:“隔一转,下一把”。接着慢慢地推得磨盘转动,好让我用小手往磨眼放粮食,边推边提醒我“下多点” 或“下小点” 有时我忘了下,让磨子转了好几转,她就说我“你开小差了,转了几转还没下呀!”;有时我注意力不集中,没等磨把转到那边就下,磨把撞到手上,把米撞得到处都是,祖母先是看手撞坏没有,然后清理撞得散落的米;有时慌了,不小心将米没下到磨眼内,下在了磨盘其它位置,她就耐烦地清理,然后指导一番。
后来我慢慢学会了下磨,家里经常磨米粉、破麦子、磨豆子、磨米浆等,我都会按祖母的要求下好,当然也得到了奖励——一只熟鸡蛋。祖母教会了我做很多家务事,如打猪菜、拾柴火、做饭、洗碗筷等;鼓励我学会做很多农活,如薅稻秧、拣棉花、割谷、割麦、插秧等;连洗自己的衣服、鞋袜等,都学会了。这都是在1968年,我12岁前的事。
祖母去逝后,我承担了很多家务,没叫过累;16岁后,经受了生产队许多繁重的农活,甚至在“农业学大寨”时代做水利,肩驮背扛,餐风宿露,也没叫过苦;直至我成家后,参加教育工作,从民师到公办教师,在校包班、当班主任、带大班差班,还带着自己上学前班的孩子,回家还得帮孩子妈种责任田等等,都没叫过烦。
我读书时,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自己的能做的事自己去做,还不忘帮母亲做家务,许多能动手动脑的劳动,使我上学读书时受益,使我脑子灵活,学习成绩优;我在工作历程中,常常身兼多职,从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乐于做事,其做人做事的风格,常受人敬佩;我一直到年近花甲,仍乐于做家务和其它体力活,并因为爱劳动而实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家庭建设目标,这一切都是因为祖母培养了我的爱劳动品质和吃苦精神,
        我永远记得我祖母的那句话:“好孩子,不懒”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www.macheng.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