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麻城夫子河鱼面、福白菊、红安大布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13日,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来黄冈“取经”,学习黄冈地标保护开发的先进经验。截至目前,黄冈市已有38个国家地标保护产品,继续保持在全国地市州的首位。
一批批大别山的黄冈特产,如何走出“深闺”,让更多人体会到舌尖上的黄冈。地理标志这块国际名片,又如何让农产品升值,让农民致富增收?
地标产品38个居全国地市第一
坐落于大别山的黄冈,生物资源种类极为丰富,是华中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物种资源库。罗田的板栗、茯苓、甜柿,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英山云雾绿茶和桔梗、团风苦荆茶、武穴酥糖、麻城茶油、龟山岩绿等特产闻名中外。
除了喜获地标产品的几种产品外,今年,正在受理地标评审的还有大别山黑山羊、古泉清酒、浠水糯米封缸酒3个产品,正在公示的有武穴龙坪油面、团风苦荆茶、永河皮子。
1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地市州领导来到黄冈,考察全市地标产品的保护开发工作。早在今年年初,安徽六安市就已派相关领导进行实地考察。
目前,黄冈已建立茶叶、板栗、蔬菜、水产、蚕桑、中药材、奶牛、丰产林等八大特色农业板块基地。预计未来3年,地标产品总数量将达到50个,继续保持全国地市州的首位。
走向全国成立地标集散中心
这么丰富的黄冈农特色产品,如何打开全国市场,甚至销往国际呢?
2012年,经多次探讨、论证的《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公布实施,涵盖了管理机构及职责、保护申请、标识标志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年10月,全国首个集物流、商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黄冈集散中心建立。作为专门针对地标产品的直供直销、农超对接的集约化营销平台,黄冈28个地理标志产品共计117个衍生产品可在中百超市等大型专柜商家销售。
按规划,2014年至2017年逐步吸纳全国范围内的地理标志产品,力争经过5年的时间,最终实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精品)国际互认。与此同时,黄冈地标产品的市场打入香港。
2013年5月,港商代表团来黄冈商务考察地标产品,考察时间虽短,但黄冈的很多地标产品已经引起了港商高度关注和商业运作兴趣,当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同年8月,黄冈市组织6家企业代表参加香港美食博览展销会。
地标兴市 农民腰包鼓起来
地标产品如何保护、开发、包装,让农民富起来,这曾是摆在黄冈面前的一道难题。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表示,地标兴市,质量兴市。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抓手,大力开展“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实现从特色产品到品牌产业的跨越。目前,黄冈已经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开发、保护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市、县两级政府给予10万元的奖励。
朱运焱表示,独特品质,成为黄冈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口碑。黄州萝卜以前论斤卖,如今一个萝卜能卖到两块多。在蕲艾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后,蕲春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达到23家,种药大户有2000余户,蕲艾系列产品热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两年内加工纯利润达到近2亿元。“农民种一亩稻谷才1000多元,但种蕲艾能达到近5000多元。农民的腰包鼓了,收入增加了,更能带动黄冈的特色农业经济。”朱运焱介绍。
地标申报要经历国家质检总局3道关卡,并公示3个月才能成功,黄冈地标产品数量位居地市首位,更应严格要求质量。朱运焱感慨,县市部分中小企业参差不齐,品牌太杂,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整合,建立全国性地标产品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