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图为:湖北仁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图为:亚洲最大的气门生产基地—马勒三环气门车间生产现场。
图为:宋埠镇彭店村新型农村社区。
图为:麻城孝感乡文化产业园之“进士同瞻”。
图为:麻城“两河四岸”起步区。
一个大战略,引领一座城市的崛起;
一轮大创新,驱动一方经济的跨越……
省委、省政府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来,革命老区麻城如沐春风。
三年来,麻城120万干部群众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姿态,抢抓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四化同步,产城一体,项目支撑,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推进创新试验,抓项目,兴产业,壮实力,拓空间,开启了麻城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创造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麻城现象”。
从2010年到2012年,麻城在黄冈各县市综合考核中由第5位跃居第2位,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前进7位。今年前三季度,麻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9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68亿元,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135.38亿元,增长28.4%;全口径财政收入19.98亿元,增长3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6亿元,增长39.6%,主要经济指标位居黄冈前列。
创新绘制跨越蓝图
麻城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长江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十字交叉处、武汉城市圈与皖江城市带的联接处,系国家扶贫开发大别山片区的四大中心之一,已被省政府规划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麻城围绕省委提出的“四个大别山”的总体目标和黄冈市委提出的“双强双兴”的战略重点,高起点绘制试验区科学发展的美好蓝图,提出了“五城同建,跨越发展,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战略思路,明确了“黄冈争首强,中部争百强,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
麻城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编制规划,完善了试验区和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规划体系;聘请华科大规划设计院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并获省政府批复;与泛华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编制完成《麻城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以“智慧农业谷”项目为载体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聘请国内一流智库赛迪公司为麻城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探索革命老区推进信息化的新路子。
创新谋划产业转型。工业重点发展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农业和旅游业重点培育杜鹃花、福白菊、山茶花、玫瑰花、杏花“五朵金花”,商贸物流业重点打造中部石材集散中心、鄂豫皖农商大市场、麻城商贸物流城、大别山农机农资农产品大市场、新老城区城市综合体“五大市场”。
创新谋划城乡建设。城市建设启动开发“两河四岸”(举水河、桃林河),打造“两大新区”(西城新区、河东新城),提升“两大主轴”(金桥大道、金通大道)。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宋埠镇、白果镇市域副中心建设,麻城中南地区6个乡镇办全力冲刺全省“百强乡镇”,三河口、乘马岗等山区乡镇纷纷打造特色小镇。
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敢想敢干才有出路,敢闯敢试才有办法。
麻城按照建设“创新试验的先导区”的定位,积极解放思想,破除发展难题,努力增创麻城跨越发展的思想优势、空间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突破思想瓶颈。敢于正视自身思想的“短板”,把解放思想作为跨越发展的“逻辑起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老区人落后封闭思想,弘扬重商创业文化;开办“麻城讲坛”,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授课;在全省率先开办“干部网训学院”,定期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推动思想大解放。
突破空间瓶颈。抓住乱建私房等阻碍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以“两违”整治为抓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近年来,共责令停建2294户,拆除“两违”建筑6.6万平方米,理顺了城市建设秩序,为城市扩张、园区开发扫除了障碍。
突破要素瓶颈。创新融资模式,搭建城投、园投、旅投、镇投“四大投融资平台”,平台资产总规模达50亿元,年度融资能力达20亿元,麻城成为全省开发性金融先进县市。麻城还成功引进大别山地区首个外资金融机构—汇丰村镇银行。创新用地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地开发整理试点,推进迁村腾地,已争取开发整理和周转指标5000亩,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突破体制瓶颈。创新行政审批体制,共整合62个审批事项,确定由5个单位牵头完成6项流程,累计审批时限从2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41个工作日。麻城成为大别山地区审批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县市。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5个村的行政区划,理顺了管理机制。创新乡镇财税分配机制,完善“财力下移、缺口上移、合理保障、鼓励发展”办法,调动了乡镇抓发展的积极性。
突破技术瓶颈。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亚洲第一气门”马勒三环新上国际一流生产线,1到10月份保持逆势增长,产值、税收增幅均在20%以上。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新引进仁齐科技、百川电器、滨海天联等高新企业竞相发展。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买断南开大学的专利产品,新发展三倍体丹参种植3000亩,新发展百合、星柳、金银花等亩产值过万元的新兴产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突破人才瓶颈。制定“双百人才计划”,对引进的人才舍得“发票子”、“给位子”、“分房子”。今年10月份,成功引进2800多名大学生来麻城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736人,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1258人。
创新营造发展气场
跨越发展靠实干。今年5月份,麻城市委、市政府出台突出发展导向的实施意见,突出务实干事、聚焦发展导向,集中全市三分之一的干部和精力抓招商、三分之一的干部和精力抓安商,做到全市发展一盘棋、一个调、一条心,形成了干实事、促发展的新气象。
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干部工作更猛。对乡镇实行分类考核,对市直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村(社区)干部实行“三考一定”(经济发展考核、社会进步考查、群众口碑考评、确定奖惩标准),依考定绩、依绩排序、依序奖惩,以考核奖惩为“指挥棒”引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
从2011年起,麻城将20个乡镇办区分为A、B两个类型,分别突出工业招商和农业城建的发展重点。组织对A类乡镇一个季度一次拉练竞赛,B类乡镇半年一次拉练竞赛,并将市级重点城建项目纳入拉练竞赛范围。
拉练竞赛倒逼各级干部形成了真抓实干、务实干事、雷厉风行的作风。全市各级干部普遍感到,拉练竞赛逼出了进度、逼出了速度、逼出了变化,关键是逼出了好作风。在干部中议论最多的是,这次拉练排第几名,下次拉练筹备了什么现场点,年终还能端出哪几盘“菜”。
2012年,夫子河镇在B类13个乡镇拉练考核中名列倒数第二,成绩揭晓后,该镇卧薪尝胆、奋起直追,在今年上半年拉练竞赛中跃居第二位。镇党委书记张兵说:“去年考核成绩排名倒数,书记、镇长急得睡不着觉,镇党委一班人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干部全部都是以‘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抓项目建设、抓产业发展,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工作更实。麻城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领导干部挂帅干事,推进“干部到一线锻炼,能力到一线检验,难题到一线破解,业绩到一线展现”,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责任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全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进一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突破重点工作,麻城新组建招商办、项目办、“马上办”、征迁办、治庸问责办等“五大办”。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成为干部锤炼作风、提升能力的练兵场。麻城选派715名市直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57名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遴选17名干部到工业园区帮扶重点企业,28名干部到信访维稳岗位轮岗锻炼,抽调10名干部成立5个招商分局赴外省发达地区招商引资。
1至10月份,麻城引进符合考核口径的招商项目146个,协议总投资391.1亿元,实际固定资产到位资金62.7亿元,其中,新引进亿元项目37个。
创新行政服务机制,发展环境更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麻城开通“12345,有事找政府”政务服务热线电话。投资1800万建成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政务超市”,实行“一站式”服务、“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一次性办结,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合办理。
“我以前办审批报建手续最少要半年多,现在在麻城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只用一个多月就办好了。”麻城九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桥高兴地说。
开展效能建设,推进治庸问责。针对“中梗阻”、“底板结”等问题,下大力、出重拳、动真格,实行公务接待“四个严禁”、效能建设“四个禁止”,制定出台“六个一律通报批评”、“六个一律免职”等刚性制度,积极办好“行风热线”,开展明查暗访,启动“最不受欢迎的行政事业单位”、“最不满意的科所队站室”、“最不满意的科所队站室负责人”评选,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向“庸懒散奢”问题“亮剑”。今年以来,麻城共问责7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给予免职、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53人。
总投资7亿元的屯仓管业,放弃了国内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同样选择落户麻城。问及缘由,公司负责人沈惠平说:“我们看中的是麻城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黄冈争首强,中部争百强,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进军号角吹响,120万麻城人民正以大气魄、大气场、大气势,奋力打造绿色、实力、文化、效能、幸福“五个新麻城”,努力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
率先崛起大别山
省委、省政府实施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麻城百万老区人民群情振奋,干劲倍增。我们坚持以“红色大别山”为精神动力,以“绿色大别山”为核心优势,以“发展大别山”为历史使命,以“富裕大别山”为奋进目标,勇于担当、先行先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争当试验区建设的排头兵,努力实现在大别山地区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率先崛起。
率先崛起大别山,我们信心满怀:其一,麻城占据好区位。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长江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十字交叉处、武汉城市圈与皖江城市带的联接处,是大别山地区36县市中唯一的城市。其二,麻城拥有好交通。境内有“四高(大广高速、沪蓉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三铁(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汉麻铁路)、二站(京九铁路麻城站、沪汉蓉铁路麻城北站)”,通达五湖四海,联接四面八方。其三,麻城获得好机遇。面临着湖北大别山试验区、国家连片扶贫攻坚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多重机遇叠加,在《湖北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规划》中被规划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被规划为大别山片区“四大中心”之一,平台宽广,机遇空前。
率先崛起大别山,我们豪情万丈:其一,麻城绘成好蓝图。确立了“五城同建(建设绿色麻城、实力麻城、文化麻城、效能麻城、幸福麻城),跨越发展,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力争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在1—2年内实现“黄冈首强”目标、2—3年内实现“中部百强”目标、5年内挺进“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跨越路径,凝聚了共识,鼓舞了斗志。其二,麻城赢得好气场。近年来,积极探索“抓班子、带队伍”的长效机制,构建“强责任、转作风、抓干部、促干事”的制度体系,创新“项目拉练竞赛、政绩分类考核”的工作方法,突出了发展的导向,形成了竞进的格局,掀起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新热潮。其三,麻城打开好局面。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围绕推进试验区建设谋发展、干实事、打硬仗,全力推进了园区平台大扩张、招商引资大突破、项目建设大提速、征迁工作大会战和发展环境大优化,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个大别山”的总体目标,抢抓“黄金十年”宝贵机遇,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麻城试验区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加快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的进程。(麻城市市委书记 杨遥 麻城市市长 蔡绪安)
策划:王立兵 统筹:雷电 邱胜平 周勇文图:郑锋 夏锋 万永庄 杨金洲 宋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