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农民,却经常有上万字的研究文章出手,而且所研究的领域相当独特——我国古代移民的起因、特点和规律。他就是湖北麻城市沈家庄村农民刘明西。 10月5日,重阳节还未到,四川内江移民后裔高华仲一行10人,不远千里来到麻城沈家庄,恳求刘明西帮他寻根认祖。刘明西说,今年开春以来,自己接待了川、渝前来湖北寻根访祖的移民后裔260多人。 据当地古迹、志书及相关文史资料记载和国内专家考察论证,刘明西所在的湖北省麻城市古楼办事处沈家庄一带,在明清时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是周围百里移民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为此,49岁的刘明西,十几年前从广播电视大学古汉语专业毕业后,就把研究移民文化作为爱好和追求,持之以恒,踏访当地有关方面的建筑古迹,搜集志书、文史资料,并寻访了很多年长的民间人士,在此基础上形成访问笔记和相关学术文章;其中仅访问笔记有40万字之多,有关“湖广填四川”和当地何以成为明清时期移民集散地、中转站的学术研究文章50多篇。笔录和文章超过百万字。 刘明西在2008年发表于《麻城文史》的《“都碑记”与古孝感乡的文化史》一文,11000多字;其文对于“古孝感乡”乡都都碑得以保存下来,都碑的文字记载内容、孝感乡名称的来历等文化沿革,一一阐述得详实条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夹叙夹议,极具学术性和可读性;同时还在重庆、四川相关学术会议与专家交流。 刘明西在潜心研究移民文化史的同时,还热心帮助数百年前从湖北麻城古孝感乡迁移到重庆、四川的移民后人,回麻城寻根访祖。从2003年至今,他已累计接待这方面来客2000余人,为167户找到了他们在麻城的同宗后辈。四川广安移民后裔熊林富,6年前书信委托刘明西帮助寻根。刘明西不负重托,历经多年,在麻城各地访老人,查宗谱,终于在一本民国六年的老宗谱里查找到熊林富的祖籍迁移地。熊氏在川一族数万人为此奔走相告:我们找到了祖根啦!(特约记者 戴喜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