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会君 洛阳牡丹奇,麻城杜鹃香。 一朵花,一座城。 昨日,麻城旅游局局长孙谋安与洛阳旅游局局长魏立峰,两地隔空对话。 千年“洛阳牡丹”对万亩“麻城杜鹃”说些啥? 记者在两位局长之间充当通话“总机” 对话一:花期较短与客流井喷 杜鹃花期约20天,牡丹花期仅10来天。 较短的花期,要笑迎八方游客,两地都不可避免直面游客井喷现象。“我们通过人工技术,延长花期,形成市区早开牡丹园、市郊中开牡丹园、邙山和高山晚开牡丹园3大牡丹观赏区,花会期间,20多家牡丹观赏园的牡丹次第绽放,延续一个月以上,基本满足了游客的赏花需求。”魏立峰介绍。 孙谋安表示认同,麻城龟峰杜鹃贵在原生态。可是为旅游观赏业发展计,麻城已着手准备投资2000万元,建杜鹃花盆景园,引进比利时、美国等各地杜鹃品种,学习洛阳,解决花期有限的问题,积极营造四季看杜鹃的新景象。 对话二: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 洛阳人文历史悠久,每年千万游客慕名前往;麻城原本一老区、山区贫困区,发展在后,如何后发快进? 魏立峰道出了洛阳“忧”的一面:“我们的产品还停留在观光产品阶段,是较为低级的传统产品,没有适应当前市场的休闲度假需求。游客在洛阳停留时间短,过夜人数少,参加活动的项目少,在洛阳的消费就比较低。” 洛阳开始延伸产业链,变观光产品为生态旅游产品,如建设旅游度假区等。“麻城后起,正好白纸绘新图。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是两手同时抓,齐头并进!”孙谋安表示。 以“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为特色品牌,结合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挖掘杏花村、五脑山和九龙山等景点内涵,打造度假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从一季游向全年游、一山游向全市游、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扶持企业生产绿色食品,开发传统手工艺产品,打造参与性的小城旅游形象。 对话三:景点旅游与城市旅游 是花兴城,还是城衬花? 魏立峰话洛阳,以前是景点旅游带动城市旅游,现在是通过城市旅游带动景点旅游,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先经营好一座城,再才能养好这一朵花。 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除四季看牡丹以外,还有四季泡温泉,四季能滑雪;春天有牡丹花会,夏季有小浪底官府观瀑节,秋季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季有伏牛山滑雪节;开通旅游观光巴士,大型旅游景点、酒店、机场、客运站等通过巴士串联。20天花期外,到麻城看什么?下了龟峰山,还能在麻城玩什么? 孙谋安坦言,做好“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的文章,麻城既要学习洛阳,还要走自己的路。 最后,两位局长都表示,讲好花与城的故事,对旅游主管者和城市主管者都是一道长期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