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就麻城杜鹃花话题,采访了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胡静教授。
胡静认为,麻城龟峰山看杜鹃遭遇井喷的问题,是很多发展中景区都会存在的问题。景区的开发商或者是地方政府急于推出旅游产品时,并没有着眼于“大旅游”的概念,而仅仅是就核心景区来开发;宣传、营销等前期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后续的内功仍需苦练。 首先,要重视软环境的提升。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各方面的组织协调,科学管理。以麻城为例,可以做好信息发布,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把花期、花情信息公布出来,周边道路拥堵情况、宾馆数量床位情况甚至餐馆分布等各种旅游信息及时发布和更新,让游客充分了解。这样,游客被交通拥堵所困,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 而在硬环境方面,除了完善配套设施、科学设计线路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旅游”的概念,开发旅游衍生产品。毕竟,景区的容量有限,如果仅仅着眼于核心景区和“观赏”概念,那么突发性的井喷问题、持续发展的问题都会显现。 比如,可以增加摄影比赛、绘画比赛、交友活动等,丰富游玩内容;龟峰山上丰富的树林资源,可以让游客去“探”;麻城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可以展示在一个博物馆内,让游客去“访”;同时用花做成各种旅游纪念品,或者让游客现场制作,让游客可以“购”。这样,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将让“看花”变得丰富多彩,也能分流游客。 胡静说,我省类似的精品旅游资源很多,但是真正做成旅游精品产品的却并不多,缺的就是“大旅游”理念。要跳出“观”的局限,全面提升整体旅游环境,把景区、城市的品牌叫响。 网友建言献策“麻城杜鹃”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会君 陈熹 荆楚网记者 吴彬彬 “麻城看杜鹃引出的话题”系列报道推出后,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民网、网易、荆楚网等多家网站,纷纷予以转载,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观点一:“杜鹃”火爆,值得呵护 “开在深闺无人知”的杜鹃花,近年来“一朝成名天下闻”。网友“迷途yuozi”留言:身为湖北人,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城市,流连在别人的景点中,看到家乡旅游品牌人气甚旺,深感骄傲和自豪。花儿有了人气,麻城有了名气,自我介绍也有了底气。希望稚嫩的品牌,获得呵护,尽快成长。 观点二:“杜鹃”内功,还需提升 作为初创品牌,问题尚多,游客挑剔但也诚恳。网友“飘逸人家”说:名声吆喝出去了,还需精细服务,精准管理。如,每年花期到来之时,但凡到达湖北境内的手机信号,都发送短信,告知山上游客量、车流量及食宿情况,打了广告,也分了客流,避免拥堵。 观点三:“杜鹃”之外,看些什么 杜鹃花花期较短,麻城容量有限,这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网友“落木无边”建议:“杜鹃”产品单一,功能也单一,如能深度开发,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不仅能避免客流过于集中,也能避免基础设施闲置,发展壮大麻城乃至湖北的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