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CBD区配套公交系统 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设计负责人介绍,APM系统的设计定位是作为CBD区的配套公共交通系统。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珠江新城交通量以过境交通为主,车辆主要是借道珠江新城在广州大道与黄埔大道之间往返。APM系统的投用正是要满足其内部、珠江新城与天河商贸区、广州塔之间客流的交通需求。 功能:APM连通天河海珠 根据规划部门对APM线路的客流预测,线路客流主要以区内观光旅游为主,所以2010年~2011年,初期客流为日均5万人次左右。开通后列车将采用两节编组运营,设计定员276人,按照每天运营18小时计算,这样的运输能力可以满足客流量的需要,远期将增加到3节车厢。 车站:站台中部有坐椅 鉴于APM系统的定位和客流量,为了充分利用珠江新城区域与现有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APM线路中部海心沙站至黄埔大道站的5座车站与地下空间合建,赤岗站、天河南一路站、体育中心南站、林和西站等其余4座车站独立建设。 列车:没驾驶室自动驾驶 据了解, APM列车采用胶轮-自动导向制式,为庞巴迪CX-100车型,原装美国进口,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60km/h,无驾驶室,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 记者昨日在天河南一路站采访时正好看到一辆停靠在该站点测试的APM列车,这车没有驾驶室,有市民形容,这就是两节车厢在跑。记者看到,每节车厢只有8米左右,两端为透明玻璃,各设有两张对排设置的约两米长的不锈钢坐椅外,车厢内大部分空间都只能站立,不过车厢比一、二号线列车还要宽。 刷卡:进闸刷卡出闸感应 据介绍,APM系统闸机乘客显示器上增加了防爆膜,更耐磨损,更美观大方;另外,由于线路增多,自动售票机乘客操作显示器也增大了,显示线路、票价、车站的图像增大。 不同的是,乘坐APM线,购票后进闸时则直接将单程票投入回收口中或者在读卡区刷羊城通,出闸时进入感应区后,闸门会自动打开,十分便捷。
优惠:纳入公交优惠方案 按照政府部门的定价,APM系统采用一票制,全程不分远近都是2元,因此,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时,需要先出站,再进APM车站检票扣费,出站通过单向通道离开。但是,如使用羊城通的话,票价将纳入公交优惠方案。 赤岗塔站 有“几米” 风格漫画 赤岗塔站沿线路南北向布置于南北向规划道路东侧、广州塔西侧地块内,车站设置为地下两层车站,车站设四个出入口,1、2号出入口与3号线赤岗塔站结合,3、4号出入口与广州塔结合,有3个紧急疏散出入口出地面。车站墙壁上还有“几米”风格的漫画,非常有“白领情调”。 海心沙站 优雅的蓝调 海心沙站沿线路东西向布置于南北向规划海心沙广场北侧,设置为地下三层车站,车站站厅结合负一层海心沙地下开发空间布置,通过海心沙地下空间各主要出入口到达地面广场。该站的主色调与APM线路最为贴近,优雅的蓝调形成海浪般层次,就像该站的位置一般,海中的白沙。 歌剧院站 紧邻四大文化建筑 歌剧院站是珠江新城集运系统的第三个站,是结合珠江新城地下开发空间考虑的车站。该站色调典雅大方,符合音乐优美的特点。车站与歌剧院、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四个文化建筑通过地下空间的通道进行连通和交通组织,不单独设置出地面的出入口 结合地下空间 花城大道站沿线路南北向布置于花城大道下穿车行隧道下方,由于车站受制于下穿隧道(负一层)和轨道交通五号线,站厅结合地下空间设于负一层,站台设置在地下开发空间的负二层,车站出入口结合地下开发空间设置。 妇儿中心站 为地下两层 该站沿线路南北向布置于金穗路下穿车行隧道南侧。车站设置为地下两层车站,车站设一个与地下开发空间结合的出入口。主要客流为南侧的中央广场商业办公人流及中央广场的观光购物人流。 林和西站 有居家风格 据介绍,林和西站沿线路正南北向紧贴三号线林和西站西侧布置。车站设计为地下两层车站,车站设一个出入口,位于站位西北角,另设有一个与三号线的连通口。站厅为三号线通道扩展,加上盾构口形成的深度空间,令人豁然开朗,记者看到,在站厅顶部还设有一块块粉红色的装饰板,有居家风格。 体育中心南站 方便换乘BRT 体育中心南站沿线路南北向布置于天河路北侧,车站设置为地下两层车站,车站设一个出入口和一个消防紧急出入口。车站的主要客流为天河路南侧的天河城广场、宏城广场、正佳广场,车站西侧的购书中心及旁边的体育中心。车站站位西南角设出入口。该站可以非常方便地与BRT换乘。该站主色调明快活泼,与体育这个主题相和。 乘车下地下4层 天河南一路站沿线路南北向布置于东西向规划道路北侧,车站设置为地下四层车站,站台位于地下第四层,车站设1个出入口,南端临街另有一紧急出入口。车站主要客流为北向和西向的商业广场的客流。记者现场看到,该站站厅到站台空间比较小,设有4台每次可搭乘20人左右的垂直电梯,乘客可以选择坐电梯下去坐地铁。 黄埔大道站 呈“回”字形结构 据介绍,该站沿线路南北向布置于黄埔大道南侧,车站设置为地下三层车站,车站设2个出入口。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为周边500米范围的区域,主要客流北边的天河南小区。车站站位东北角设主出入口。车站的出入口结合地下空间设置。该站采用“回”字形构造,以便尽可能营造通透明晰的空间感。 |